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少数民族对华夏农业文明的特殊贡献——以农作(6)

来源:玉米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华夏先民的发明与发现为人类做出过重要贡献。但是文明的交流与影响从来都是相互的,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不是文明与技术的纯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华夏先民的发明与发现为人类做出过重要贡献。但是文明的交流与影响从来都是相互的,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不是文明与技术的纯粹输出者,中华民族也不例外。我们贡献过“四大发明”,贡献过丝织品和瓷器等等,但我们也从其他民族那里吸收了很多重要的营养。过去我们有意无意过度解读和强调了中华民族对其他文明的重要贡献。但事实上,如果没有与其他域外民族在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文明交流,中华民族的存在与繁衍一定意义上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今天我们的衣(棉花、西装、牛仔服等等)、食(玉米、红薯、茄子、辣椒、西瓜、葡萄等等)、住(洋楼等)、行(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等等)各方面都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学来的、“拿来的”。

在古代社会,文明与科技的交流,除了国家层面的比如使者的传递外,很多自发地在民间进行。南北丝路沿途,少数民族星罗棋布。在民间的交流过程中,少数民族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少数民族科技史,要研究存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特殊科技,以及在少数民族地区得以保存并延续的中原古代文化,也要研究以少数民族为中介的文明输出,尤其要研究经过少数民族地区主动选择并首先吸收的外来技术与文化。在这一意义上,少数民族地区是吸纳外来科技文明的重要桥头堡、试验区与中转站。少数民族地区因此成为影响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力量。这一领域的研究当下在历史与文化交流的维度能够较好配合国家“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的国际经济带建设。

如果将人类的科学技术分为若干等级,解决吃饭问题的农业科技,应该处于最基础、最重要的级别,因为它解决的是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对个体人而言解决吃的问题是一切的前提:“毕竟,古往今来,我们每个人能完成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情,不折不扣都是由食物来提供能量的。”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道理也是一样:“食物提供了平台,让文明得以建立于其上。”*[美]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杨雅婷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前言。这是本文选题的重要学理依据,以农作物的培育与传播为主线,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阐释少数民族对于科技文明的特殊贡献。然而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寓意。

一、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地区在哪里?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含义,不能仅仅在现实意义上理解,而要历史地看。在中国,边疆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这两个概念存在很多交集。在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曾数次入主中原,但是在更多的时间里是汉民族占据中原核心区域,而少数民族居于边疆或偏远区域。这一格局的出现其一是由于空间上远离中原的地区本来就存在不同的族群,即自然的少数民族。另外一种情况是中原族群由于特殊原因迁移到边疆或偏远地区,在那里落地生根,久而久之形成了特殊的语言与文化,成为少数民族。在岭南、西南、西部、北部与东北部很多区域,在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印度,西域和北方域外异族之间,出现了少数民族中间隔离带。以周朝为例,正如宋代洪迈所说:“成周之世,中国之地最狭,以今地理考之,吴、越、楚、蜀、闽皆为蛮;淮地为群舒;秦为戎。河北真定、中山之境,乃鲜虞、肥、鼓国。河东之境,有赤狄、甲氏、留吁、铎辰、潞国。洛阳为王城,而有杨拒、泉皋、蛮氏、陆军、伊雒之戎。京东有菜、牟、介、莒、皆夷也。杞都雍丘,今汴之属邑,亦用夷礼。邾近于鲁,亦曰夷。其中国者,独晋、卫、齐、鲁、宋、郑、陈、许而已,通不过数十州,盖于天下特五分之一耳。”*[宋]洪迈:《容斋随笔》,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43页。在特定时期各民族生活区域呈现较为复杂的动态变化态势。学界通常将东周时期的中国北方地区视为一条文化带——北方文化带或长城地带。还有学者将北方文化进一步细化分:大体沿秦国和赵国长城地带分布的北文化带,以及位于秦赵长城南面文化带成为南文化带。*单月英:《东周秦代中国北方地区考古学文化格局——兼论戎、狄、胡与华夏之间的互动》,《考古学报》2015年第3期。

少数民族的命运是各种各样的,在中原地区强势时少数民族或被征服同化,或迁徙而更加远离中原;在中原地区政权弱势时,少数民族则时常侵扰甚至偶尔入主中原。后一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北方。在南方区域,除了传说中的蚩尤与黄帝大战外,少数民族能够对中原政权构成威胁的局面极为鲜见。例如直至春秋中期,西北广大关中地区主要还由戎人控制。其后发生变化:“春秋中期以后,此地被纳入秦国版图,这里的戎人被秦国征服,开始与秦人杂处,二者之间逐渐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戎人逐渐被同化,最终成为秦国社会的成员。”*同上,第309页。在战国时期之前,在北方呈现多种文化并存的局面:“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北文化带与中原国家之间隔有南文化带,北文化带与中原诸国之间谈不上有直接的交流和互动。直到战国早中期南文化带被中原诸国占领以后,中原国家才开始与北文化带内的人群发生接触。而‘胡’的名字也大约在这一阶段出现在汉文献中,大概是指当时生活在赵国和燕国以北(南方文化带东部以北)地区的人群。”*同上,第328—329页。但中原势力的推进在继续:“战国早中期之际,南文化带内的广大地域基本被中原国家占领,中原国家的北部边缘进一步向北推进,直接与北文化带相毗邻。……至战国中晚期之际,南文化带内的当地传统文化消失殆尽,南文化带消失,生活在这里的戎狄被华夏化。”*同上,第319页。比较而言,在南方由于大部分地区崇山峻岭连绵,交通不便,很多少数民族因而获得了足以独立生存与延续的空间。

文章来源:《玉米科学》 网址: http://www.ymkxzz.cn/qikandaodu/2020/1227/634.html



上一篇:古法生活
下一篇:信昌粮贸誉满城乡——记沈阳信昌粮贸有限公司

玉米科学投稿 | 玉米科学编辑部| 玉米科学版面费 | 玉米科学论文发表 | 玉米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玉米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