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少数民族对华夏农业文明的特殊贡献——以农作(4)

来源:玉米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而重要的农业贡献还有很多,而且也不仅仅限于培育农作物。比如梯田也创始于古代的少数民族地区:“梯田建设是南诏在农业上的又

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而重要的农业贡献还有很多,而且也不仅仅限于培育农作物。比如梯田也创始于古代的少数民族地区:“梯田建设是南诏在农业上的又一项杰出的技术发明。梯田可改变地形坡度,拦蓄雨水,增加土壤水分,防治水土流失。……云南滇池区域和洱海区域一带,很可能是东亚大陆梯田作业技术的发源地。”*同上,第96页。在中国版图上,山脉纵横大山何止百万,本来是不利于农业生产的。但是突起纵横的山脉恰如人大脑的沟回结构,土地二维平面的三维立体化一定意义上增加了国土的实际“面积”,梯田的开发是将山坡变良田的最重要方法。这对中国而言意义极其重大,因此堪称了不起的创举。

三、少数民族地区在引入域外农作物方面的贡献

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西南和西北是中国古代与域外交流的重要区域。在北方与西北,游牧民族是最早将中国和世界联系起来的中介:“远在张骞通西域前,已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菜园通道。各游牧民族又因其自身畜牧业经济的特点,充当了早期丝绸之路上贩运买卖的主角。他们都与丝绸之路发生着各种各样的非常密切的关系,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至完全控制或占有丝绸之路,成为经营西域及东西方贸易的主宰者。”*樊保良:《略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与丝绸之路》,《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丝绸之路,在发展商贸的同时,也不断发生着文化与文明的交流。已有学者基于研究考证指出:“中国黄河流于人民知磨麦为粉者,实受北方民族影响”,这一影响很可能发生在周朝之末年:“盖周末之农民,受北方游牧民族之影响而知磨麦为粉……迄于汉代更加普遍,遂使汉民族由粒粮而变为以粉类物主食矣”。*安志敏:《中国史前之农业》,《燕京社会科学》1949年第2卷。今日的诸多农作物,多是从西北或经过西北引入:“今新疆地区的西域各族,在秦汉时代就能种植五谷、桑麻、葡萄等多种作物。我国现在的很多农作物如高粱、玉米、棉花、芝麻和葡萄、西瓜、黄瓜、胡萝卜等瓜果蔬菜,都是从古代西域地区陆续传入内地的。”*高新生:《新疆古代少数民族对祖国文化的重要贡献》,《实事求是》1987年第4期。

在引入的这些农作物中,小麦、棉花、玉米、马铃薯、红薯等对于中华民族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作用。麦类作物起源于中东,小麦是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学界认为小麦和大麦大约在公元前1300年从中东引入中国。*L.S.斯塔佛里阿诺斯、李群译:《农业的起源与传播》,《农业考古》1988年第1期。在西藏拉萨附近的曲贡遗址考古发现了青稞,也发现有普通小麦的碳化粒。经碳14年代测定,距今大约3700—3450年。与斯塔佛里阿诺斯的说法是比较接近的。*沈志忠:《青藏高原史前农业起源与发展研究》,《中国农史》2011年第3期。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原产印度,宋朝才开始分两路传入。一路经由西北,一路经缅甸,传入云南、广东、福建等省,并进一步逐渐遍布内地:“我国的棉花种植是通过少数民族从国外传入的,东汉时云南少数民族哀牢人,已生产出一种叫‘白叠花布’的纺织品;南北朝时,西北的高昌人也生产了一种叫‘白叠子’的纺织品。棉花就是通过西南和西北两条途径,开始在全国范围广泛种植的。”*邱树森:《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上的贡献》,《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3期。

玉米最早在中美洲被驯化。*同上,第88页。考古学家已经证实,在墨西哥中部高原,玉米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即已被驯化。*同上,第90页。玉米的引入最早也出现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原产于美洲的玉米早在明代就已传入云南,其中以李元阳的《嘉靖大理府志》(1563年)和《万里云南通志》(1577年)的记载为最早。”*同上,第178页。有国外学者的较近著作(2009年)指出,玉米大概在16世纪30年代抵达中国,不过,直到1955年,中国文献才首度明确地提到它。*[美]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杨雅婷译,前言,第102页。但是该书没有明示文献依据。

基于刊行的兰茂(1398—1477)所撰《滇南本草》一书中关于玉米的描述,有学者指出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中国已有玉米的结论。针对这一观点,李晓岑教授指出:由于“累经后人增益,现存《滇南本草》记载已全失原貌。”因此,“历来对该书仅作为医药学上游泳之书,但从来不作为信史资料看待,以其中的记载作为中国在1492年以前已有玉米的证据是完全不可靠的。”*李晓岑:《关于玉米是否为中国本土原产作物的问题》,《中国农史》2000年第4期。云南境内玉米种植的推广方向足以揭示一些问题:“从历史记载分析,云南的玉米种植,是由滇西逐渐向滇东、滇南发展的,这表明云南的玉米应从印度、缅甸方向传入。到清初,康熙《云南通志》卷12说玉麦已变为‘通省’同产。”*同上,第103页。明确了玉米在云南的传入路径,基于玉米传入云南的时间以及玉米传入印度的时间,就可以很容易看出,玉米传入并成为重要主食,过程是比较短暂而迅速的:“葡萄牙人到达印度西岸是在16世纪初,而16世纪中期云南文献中已有玉米出现,这短短50—60年传播如此之快之广,令人惊叹。”*李晓岑:《云南科学技术简史》,第179页。“哥伦布交换也促使欧亚大陆的人口分布改变。在中国,人口从1650年的1.4亿,增加到1850年的4亿,其助长因素之一是玉米和番薯的到来。”*[美]汤姆·斯坦迪奇、杨雅婷译:《舌尖上的历史》,前言,第111页。发源于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番薯的单产比欧亚大陆传统的小麦、谷子、大麦、燕麦、高粱要高出许多倍。玉米、番薯(红薯)在明朝末年就已经传入中国(由于战乱和瘟疫而没有来得及推广),清朝初年红薯推广技术就已经成熟,玉米也开始推广。马铃薯也陆续引进推广。”*易富贤:《就清朝初年人口数量与葛剑雄先生商榷》,《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1期。甘薯也在明代引入到了云南。“最早记载于李元阳的《嘉靖大理府志》(1563年)”。*李晓岑:《云南科学技术简史》,第179页。玉米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马铃薯现在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的出现弥补了谷物收成不足所带来的粮食短缺。可以说印第安人的农业成就改变了整个世界,也成就了中国的康乾盛世。*易富贤:《就清朝初年人口数量与葛剑雄先生商榷》,《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1期。

文章来源:《玉米科学》 网址: http://www.ymkxzz.cn/qikandaodu/2020/1227/634.html



上一篇:古法生活
下一篇:信昌粮贸誉满城乡——记沈阳信昌粮贸有限公司

玉米科学投稿 | 玉米科学编辑部| 玉米科学版面费 | 玉米科学论文发表 | 玉米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玉米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