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玉米科学》栏目设置[09/01]
- · 《玉米科学》数据库收录[09/01]
- · 《玉米科学》收稿方向[09/01]
- · 《玉米科学》投稿方式[09/01]
- · 《玉米科学》征稿要求[09/01]
- · 《玉米科学》刊物宗旨[09/01]
玉米科学论文模板(玉米的论文)(5)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其实很简单,根据静脉血糖检测结果就可以了。符合以下条件即可确诊糖尿病: 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 2、没有典型
其实很简单,根据静脉血糖检测结果就可以了。符合以下条件即可确诊糖尿病:
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
2、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然达到以上指标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所以,对于空腹血糖水平超过7 mmol/L,但低于10 mmol/L的患者,他们的“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但同样也要诊断糖尿病。
老年人肾糖阈值高,虽然血糖已经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但仍然可能没有尿糖,所以“三多一少”症状可能在患病多年后才出现。
所以,我们绝对不能因为自己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就否认或忽视糖尿病的存在,一定要定期体检,争取早期发现糖尿病,早期治疗,进而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日常生活中要多监测、多运动、多学习,少贪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另外,更要提醒的是,人常以餐后血糖先升高为主,而通常体检抽血测的是空腹血糖,这往往会导致漏诊很多人,即一些人餐后血糖高了,但却没有被及时诊断。所以建议:年龄超过40岁,体重超重,平时运动较少,担心有血糖问题的朋友,可以每年查一次静脉的餐后2小时血糖,以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
古代妃子们是如何上厕所的?
《如懿传》第一集的时候,周迅扮演的青樱在三阿哥选妃的时候,为了自己不被选中,吃了许多豆子,故意在众人面前“出虚恭”,出虚恭在古代是放屁的意思。在古代女子这种做法是非常失礼的,在为皇子选妃的仪式上“出虚恭”,当然会被淘汰。
人吃五谷杂粮,不可能有进无出,但是古人对于“进”讲究多多,对于“出”更是要求严格,说到底就是不管是“进”还是“出”都要优雅,有一整套完整的礼仪。所以,上厕所这件事学问很大。
古代人上厕所是一件非常有技术含量的事,因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丧命。不是危言耸听,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晋景公饭后觉得肚子有点不舒服,就去上厕所,结果掉进厕所淹死了。也算是“生的伟大,死的憋屈”。
一代君王,为什么会掉进厕所淹死?因为厕所的“便器”很不舒服,我们来看一看厕所的演化历史:起初人们对于上厕所并不讲究,也就是随地大小便。那时候我们的祖先还是蒙昧无知,还在努力和大自然博弈,受野兽威胁,忙着氏族间争斗,对于排泄一事,当然讲究不来。
后来,可能觉得排泄物气味实在难闻,大小便随地都是,祖先们也觉得有碍观瞻,就开始有所行动。考古学家在西安半坡发现的简易厕所,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所谓厕所其实就是人们在房舍旁边挖个坑,坑满了之后用土掩埋起来,再挖一个新的。
到了在夏商时代就开始建有公厕,也叫“路厕”,而且有专人管理,这是厕所文明的一大进步,关于公厕的记载最早见于《周礼》。虽然也还是坑,但是起码有了遮挡。
先秦时期,人们把“厕所”叫做“圂”。“豕”在古代就是猪的意思,当时的“圂”都建设于猪圈之上,人们在猪圈的顶棚之上,放上两块木板并在中间留出空隙,目的就是将粪便喂食猪、鸡等家禽,这样的厕所非常简陋,木板的承重能力关系着人们的安危,一旦木板折断,那人们就可能掉进厕所,弄得满身污浊。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肥料的重要作用,人类的粪便开始被应用于农业。为了收集粪便,人们对厕所进行了改造,挖一个大坑,找一口大缸,埋入坑里,在大缸上面覆盖木板,人们上厕所时要踩在木板上,但是木板是活动的,非常不容易保持平衡,也非常容易掉入坑里。
相比于原来的“圂”,这种厕所的危险系数更大,因为粪坑里的粪便经过长久的发酵,会产生沼气,也就是甲烷,人掉进去,若不及时远离,可致窒息死亡。
到了汉代厕所的样子和现代就没什么区别了。商丘芒砀山西汉梁孝王王后陵墓中,挖出了最早的便器,请看下图:
汉代公厕其实就是在道路旁边设一屏障,以30步为周长,一般要高12尺以上。而且有了男女厕的区别,我国南阳东汉墓中出土的公厕,男女两个厕坑左右并列,其中一个便坑前有尿槽,另一个没有,从形制来看,和我们现代的厕所非常相似。
汉朝宫廷用玉制成“虎子”,供皇上随时方便。汉末,帝王妃嫔们开始使用封闭式马桶,如厕时不仅要、焚香,旁边还要有多人陪侍。马桶底下多铺设香木制成的炭灰,目的是除臭、消声。不得不说古人上厕所,比我们还要讲究。
文章来源:《玉米科学》 网址: http://www.ymkxzz.cn/zonghexinwen/2022/1213/1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