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山东棒子”和“臭糜子”词语缘由探析(2)

来源:玉米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第七种说法,棒子就是棒槌(人参)。来到东北的山东人大多数从事农耕,少数部分人做采参交易,因此,此说也是不成立的。 第九种说法,先到东北的

第七种说法,棒子就是棒槌(人参)。来到东北的山东人大多数从事农耕,少数部分人做采参交易,因此,此说也是不成立的。

第九种说法,先到东北的山东人对后到的一种歧视性称呼。这一说法是不成立的,人是很念祖的,当提及都是山东老乡时,是很团结的,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所以,我认为不存在先到东北的山东人对后到的一种歧视性称呼。

第十一种说法,与朝鲜族争执时叫回来的。东北的汉族人称呼当地朝鲜族为“高丽棒子”,朝鲜族人如法炮制,称呼汉族人“山东棒子”。这一说法不成立。“山东棒子”和“臭糜子”主要是东北地区原住居民和后来迁徙过来的山东居民由于文化习俗发生碰撞形成的称谓,这与朝鲜族一点联系也没有。

第十二种说法,口音性格所致。山东方言咬字重、声如洪钟,发音混浊,性格方面也是直来直去,所以被称为“山东棒子”。这一说法中,认为“棒子”仍然是指木棒,我们已经在第三种观点中进行了驳斥,在此,不再阐释。

2.论证可行性观点。我比较赞同第四、八和十种说法,在此进行论述。

第四种说法,棒子指玉米。“棒子”是指“玉米(苞米)”山东方言中把玉米称为“棒子”,黑龙江人称玉米为“苞米”。把山东人称为“山东棒子”,主要源于他们以玉米为主食的饮食特点,玉米在山东人的口粮结构中占有很高的比重。据考释,山东人在清代中期,开始移民进入黑龙江等地,山东方言中,把玉米称为“棒子”或者“棒槌”,山东人的饮食特点,以玉米为主粮,把玉米磨成面粉,做煎饼(现在,煎饼仍然是山东的特色食品),用玉米粉做粥吃(山东人把这种粥叫糊涂),山东人最初移入东北时,他们的饮食结构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生活在东北,仍然喜爱以玉米为主食。东北人是本地人,“糜子”是主粮。两种不同的饮食习惯,以及东北人骨子中对山东人有一种地域歧视,听山东人说话,感觉别扭,尤其山东人称呼“玉米”为“棒子”时,当地人就感觉发音笨拙、可笑。因此,方言语音及日常词语使用的不同,文化习俗的差异,这在两种方言区的人们身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差,交融中摩擦不断,在摩擦中,东北人就虐称山东人为“山东棒子”,以此表示他们的不屑。因此,棒子指“玉米”是山东棒子这一称呼的缘由这一说法,是成立的。

第八种说法,地域性讥讽说。地域讥讽说,如“山东棒子”、“湖南骡子”、“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等等说法。认为“山东棒子”这个词源于地域歧视,这个说法是成立的,主要是黑龙江本地人对外来的山东人的一种排他性,认为他们贫穷,抢占了自己的生活资源,东北人骨子中歧视他们。同时,还有饮食上的一种歧视,山东人主要以玉米为主食,而东北人主要以糜子为主食,玉米是粗粮,糜子是细粮,饮食的差距也造就了这种歧视。

第十种说法,“棒子”即贫穷。这一说法也是成立的。“棒子”是粗粮,代表贫穷,“糜子”是细粮,代表富有,这在当时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一个观念。山东人就是因为贫穷,所以才举家迁移,寻求新的活路。

因此,“山东棒子”这一称呼,主要源于人们的饮食特点,以玉米为主食的生活方式,又由于饮食方式的差异,从而滋生了其他的诸如地域歧视、贫穷等相关联的一些意象。

三、对“臭糜子”称呼的缘由进行论证

关于“臭糜子”的称呼缘由的两个说法,也是值得商榷的。“臭糜子”不是“臭米子”叫白了,糜子也不是小米。具体分析如下。

糜子不是小米,小米是谷子去壳后的米,谷子的学名叫粟,或者稷。这里的糜子,学名为“黍”,这一名称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语言交际。但是我们查阅农学典籍,就可以非常清楚了。魏晋时期的农学巨著《齐民要术》[2]17,就有关于“黍”的记载。《齐民要术》中的“黍”,即“黍子”,北方一般称“糜子”,一年生草本,淡黄色,去皮后俗称黄米,与现在我们称谓的“黍子”没有什么不同。黍一般按照黏与不黏分为两种,黏的称为黍子或黏糜子,不黏的称为糜子。“根据《中国黍稷(糜)品种资源目录》对全国种植糜子的17个省区糜子遗传资源品种名称分类统计,目前,我国以糜作名称的省区主要是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和新疆的糜子生产区,居第一位。以黍作名称的省区主要是华北某些地区和山东、河南,居第二位。”[3]31

文章来源:《玉米科学》 网址: http://www.ymkxzz.cn/qikandaodu/2020/1229/643.html



上一篇:“玉米”在黔东苗语中的认知理据
下一篇:深深爱情海

玉米科学投稿 | 玉米科学编辑部| 玉米科学版面费 | 玉米科学论文发表 | 玉米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玉米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