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揭示类胡萝卜素调控玉米硬

来源:玉米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近期,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巫永睿研究组题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在线发表题为 Carotenoids modulate kernel texture in maize by infuencing amyloplast envelope integrity 的研究论

近期,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巫永睿研究组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题为Carotenoids modulate kernel texture in maize by infuencing amyloplast envelope integr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从自然群体中克隆到控制玉米硬/粉质胚乳形成的主效QTL——Ven1Vitreous endosperm 1),发现该基因的等位变异能够调控玉米胚乳中类胡萝卜素极性和非极性组分的含量。非极性胡萝卜素的增加延迟淀粉体膜的降解,阻碍蛋白体和淀粉粒的互作,从而影响硬质胚乳形成。

玉米籽粒硬/粉质胚乳是一对重要的农艺性状,影响玉米的收获、储藏、运输和食品加工。硬质胚乳形成取决于蛋白体(储存醇溶蛋白)和淀粉体间的紧密互作。在玉米胚乳发育过程中,胚乳外周区域蛋白体密集,淀粉粒小;中央区域蛋白体稀疏,淀粉粒大。当籽粒成熟脱水时,胚乳外周区域的蛋白体和细胞中其它内含物(细胞质、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等)交织在一起形成蛋白基质(proteinaceousmatrix),紧紧包裹住淀粉粒,形成致密的硬质胚乳;胚乳中央区域由于缺乏蛋白体,淀粉粒完全裸露,形成疏松的粉质胚乳。玉米胚乳硬粉质表型在自然群体中存在丰富的变异,从几乎完全硬质到完全粉质的材料均存在,然而,学界缺乏对控制其形成的QTLs及分子机制的了解。类胡萝卜素主要富集于硬质胚乳中,其组分和含量决定大多数玉米品种的颜色(从白色到橙红色变异;紫玉米由糊粉层累积的花青素引起)。虽然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在自然群体中的变异较丰富,但是可用于维生素A生物强化的优良等位变异较少。籽粒颜色和硬粉质程度在育种过程中明显受到人工选择,但是学界尚不清楚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研究人员利用普通硬质玉米自交系W64A和粉质玉米自交系A619,通过连续8代回交,构建A619背景下的硬质和粉质近等基因系NILW64A和NILA619。通过BSA测序、精细定位和RNAi遗传验证,克隆到影响硬质胚乳形成的主效QTL——Ven1。该基因编码β-胡萝卜素羟化酶3(β-carotene hydroxylase 3,HYD3)在胚乳淀粉细胞中高表达,蛋白定位于淀粉体膜内侧。Ven1在粉质近等基因系NILA619中存在片段缺失且表达量低,导致β-胡萝卜素不能被羟化为下游的极性胡萝卜素,使其及上游的其它非极性胡萝卜素含量升高,从而改变淀粉体膜的物理化学性质。NILA619的淀粉体膜(内含淀粉粒)稳定性增强且不规则扩张,在胚乳细胞脱水过程中降解延迟,阻碍蛋白体和淀粉粒间的相互作用及蛋白基质网格(matrix grid)的形成,籽粒成熟时则形成粉质胚乳。相反,硬质近等基因系NILW64A中Ven1高表达,非极性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淀粉体膜形态规则且易降解,有利于蛋白体及细胞质在淀粉粒表面的浓缩,形成致密的蛋白基质网格包围结构,这是硬质胚乳形成的重要基础。为证明非极性胡萝卜素过量累积是导致A619粉质表型的原因,研究人员对A619进行大规模EMS诱变,获得多个类胡萝卜素上游合成途径受到抑制的突变体材料,其共同特征是从粉质胚乳变成硬质胚乳,因此,命名为Ven1的抑制子(suppressors of Ven1A619Ves)。通过GWAS分析,发现自然群体中还存在多个Ven1的修饰因子,即在不改变胡萝卜素成分的条件下,形成硬质胚乳。该研究揭示类胡萝卜素通过影响淀粉体膜的稳定性进而影响硬质胚乳形成的新的分子遗传机制,有利于培育高胡萝卜素硬质玉米品种。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副研究员王海海和博士后黄永财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巫永睿为论文通讯作者。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博士生肖俏和黄兴、博士后李长生和向小利、助理研究员王琼、硕士生朱一栋、副研究员王婕琛、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教师高小彦,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王文琴和美国亚利桑那大学院士Brian A. Larkins参与该研究。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类胡萝卜素调控玉米硬质胚乳形成模型

【来源: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

文章来源:《玉米科学》 网址: http://www.ymkxzz.cn/zonghexinwen/2020/1029/546.html



上一篇:【农广天地】20个“荣誉殿堂”玉米品种名单出炉
下一篇:早上空腹吃一个煮玉米,有六大好处,女人要多

玉米科学投稿 | 玉米科学编辑部| 玉米科学版面费 | 玉米科学论文发表 | 玉米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玉米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