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土壤改良玉米后效调查:丰收好时节,助农秋收

来源:玉米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金秋时节,中原大地一片金黄,玉米撑破了裹皮露出黄灿灿的笑脸,活像一排排呲着大牙的表情包。苹果、石榴、梨也站在一排排正行弯腰礼,微风拂面,树叶由远及近响起阵阵热烈的

金秋时节,中原大地一片金黄,玉米撑破了裹皮露出黄灿灿的笑脸,活像一排排呲着大牙的表情包。苹果、石榴、梨也站在一排排正行弯腰礼,微风拂面,树叶由远及近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此刻,柿子也打起了红灯笼,把整个世界都照出了一片祥和的丰收景象。据说他们正在迎接一位非常尊贵的名叫秋的王,与王所带来的使团们……

小人不才,正是“使团”中的一员,这也是我自毕业以来首次参加的科技兴农,科学助农秋收助农团。实话讲,我已经有十多年没有进过庄稼地,没有看到过如此浩气磅礴的丰收景象。但我仍记得,曾经拿着塑料编织袋,深入农田装满玉米的情景,那种喜悦无以言表。

噢,对了,我们“使团”是带着任务来的,你现在所看到的这一排排的玉米,都是经过我们助农团的专家们精心呵护的,应用了一种名为”松土促根土壤改良技术“。是2020河南省农业农村厅42项农业主推技术之一,它具有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打破土壤板结、疏松土壤、加深耕层、钝化重金属离子活性、生根促根补充土壤多种微量元素、提高土壤养分和肥料利用率的功能,是农业农村部力推节肥增效的土壤调理剂松土促根剂产品。服务团专家技术团队曾多次深入农田,调查作物各生长周期的情况并与对照区作对比,效果均较为显著。而今天即将迎来最后一次的大考,我作为农民朋友的代表,也要深入一线了解并把现场的实际情况向大家做一个分享。而至于作物的增产增收效果到底怎么样呢?我们拭目以待!

到达现场之后,服务团专家技术团队首先用仪器进行土壤紧实度的探测,在应用与对照区分别选了10个探测点,用土壤紧实度探测仪探测22CM度的土壤紧实度值,分别取其平均值,结果显示应用区10个点平均值27.0kg/cm2,对照区10个点平均值42.96/cm2,应用比对照降低15.96kg/cm2,平均降幅59.0%。

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看看应用区与对照区的土壤紧实度,值越大表示土壤越紧实,反之则表示土壤越疏松。现场不少朋友都尝试体验了一把,我也试了,应用区比对照区操作仪器手柄用的力要轻很多。

紧接着技术团队开始指导两名农民伯伯挖培面坑,可能是见那农民伯伯特别亲切吧,就多聊了些。随着坑挖得越来越深,我能明显看出应用区与对照区的不同,应用区的土壤所含水分比对照区要大,土壤的颜色也明显不同,虽然我说不出什么道理,但作为养花十年的经验我来看,能明显感觉应用区土壤更利于植物生长。

培面坑挖好后,技术团的人拿来了钢尺等工具,对耕层深度进行实际测量,实用区23CM,对照区15CM,应用较对照耕层深度加深8CM。专家现场观察发现应用较对照根量大,毛细根多,下扎深为玉米植株生长及丰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验证他们的说法,专家还特别指引我们走到远处,观看玉米植株,这时我们才发现,应用较对照要高出近10CM左右。

后来,我随着一名比较有威望的专家,走进玉米地进行病害调查,50株的距离出来后我的身上布满了黄锈,突然有点后悔。但正在这时候,调查对照区三个点的同志出来了,我笑了,因为他们身上的锈比我多太多了,有位同志的衣服甚至被染了颜色。调查结果表明,应用区玉米锈病发生率11.7%,对照区锈病发生率45.8%,应用较对照玉米锈病发生率下降34.1个百分点,降幅74.5%。

最后就是玉米产量调查,在做这个调查之前,我其实已经在地里数过了,应用区比对照区玉米每棒多出2-3行。我的小聪明也算是为我争取了喘息的机会。喝口水坐等他们的调查数据。

根据调查方法:应用区与对照区按对角线型随机选取5个测产点,每测产点顺行调查10株玉米的穗粒数,计算其平均值,单株平均穗粒数X亩株数=亩总粒数,按常年千粒重364g,0.85折后计算出理论亩产量。结果表示应用区亩总粒数2113.4千粒,0.85折后亩产量653.9kg; 对照区亩总粒数1786.4千粒,0.85折后亩产量552.7kg。应用较对照亩增产101.2kg,增产幅度18.3%。



上一篇:适时收获、科学储藏,确保玉米颗粒归仓
下一篇:德州农科院:科技人员田间转 玉米晚收助增产

玉米科学投稿 | 玉米科学编辑部| 玉米科学版面费 | 玉米科学论文发表 | 玉米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玉米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