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玉米籽粒突变体的表型分析和基因定位(3)

来源:玉米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图2 突变体籽粒和野生型籽粒的百粒重Fig. 2 Hundred-kernel weight ofwild type andsmk7kernels**表示野生型与突变体在0.01水平差异显著。** represen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图2 突变体籽粒和野生型籽粒的百粒重Fig. 2 Hundred-kernel weight ofwild type andsmk7kernels**表示野生型与突变体在0.01水平差异显著。** represen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mk7mutant and wild type at the 0.01 probability level.

2.2 小粒突变体smk7的籽粒成分测定

smk7突变体籽粒成分测定结果表明, M4代分离果穗的smk7突变籽粒淀粉含量和蛋白含量低于野生型籽粒, 油分含量突变籽粒略高于野生型籽粒,均未达到显著水平。F2代分离果穗的smk7突变籽粒淀粉和油分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 而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 可能是由于不同背景的影响导致 F2代籽粒淀粉、油分和蛋白的含量发生变化(图4)。

图3smk7及野生型成熟籽粒扫描电镜照片Fig. 3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of maturesmk7and WT kernelsA: 野生型胚乳; B:smk7胚乳; SG为淀粉粒; PB为蛋白体; 标尺为20 μm。A: wild type endosperm; B:smk7endosperm; SG: starch granule; PB: protein body;Bar = 20 μm.

图4 野生型籽粒和smk7籽粒的成分测定Fig. 4 Deter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WT andsmk7kernel components**表示野生型与突变体在0.01水平差异显著。** represen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smk7mutant and wild type at the 0.01 probability level.

2.3 小粒突变体smk7授粉后不同时期胚和胚乳的观察分析

对授粉后12、15、18、21、25和30 d的M4代分离果穗进行观察发现, 授粉后12 d即可明显区分出smk7突变籽粒。与野生型籽粒相比,smk7籽粒明显体积较小, 胚乳不饱满, 胚发育迟滞, 几乎不可见。随着发育进程的增加, 突变表型更加显著, 授粉后21~25 d, 胚发育明显滞后, 大小不足野生型胚的1/10, 胚乳灌浆不饱满。授粉后30 d, 突变籽粒果皮和胚乳间出现较大空隙, 籽粒皱缩体积约为野生型的 1/3, 胚和胚乳略有增大, 但结构畸形明显, 以上结果表明smk7突变产生与籽粒发育的早期(图 5-A,B)。进一步对授粉后12 d的野生型和smk7籽粒制作石蜡切片, 显微观察发现, 结果发现与野生型籽粒相比, 突变体发育严重滞后, 突变体的胚乳转移层细胞(BETL)存在明显发育异常。授粉后12 d, 野生型籽粒 BETL区细胞发育完善, 成带状和基部胚乳细胞接触更为紧密, 有明显的细胞壁内突, 而smk7突变体BETL区细胞与基部分离, 细胞壁内突不明显(图 6)。由此推测SMK7基因突变可能导致BETL细胞发育异常, 影响母体营养物质向胚和胚乳传递, 造成了籽粒的发育缺陷表型。

2.3smk7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

利用杂合植株(+/smk7)分别与自交系Mo17、昌7-2、郑58杂交得到F1群体, F1自交获得不同遗传背景的F2群体。挑选杂合体F1植株进行自交, 对M2、M3和 F2分离果穗中的小粒突变体和正常籽粒进行统计, 计算分离比, 卡方测验结果表明, 正常籽粒与突变籽粒之比均符合3∶1分离规律(χ2<3.84) (表2)。表明smk7小籽粒性状受1对隐性单基因控制, 是细胞核遗传。

2.4SMK7基因的定位

图5 授粉后不同时期胚和胚乳观察分析Fig. 5 Observation of embryo and endosperm of WT andsmk7at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A: 野生型籽粒在12、15、18、21、25和30 DAP胚和胚乳及完整种子的观察分析; 标尺为3 mm。B: 突变型籽粒(smk7)在12、15、18、21、25和30 DAP胚和胚乳及完整种子的观察分析; DAP: 授粉后天数; 标尺为3 mm。A: the observation of embryo, endosperm and whole seed of wild type at 12, 15, 18, 21, 25, and 30 DAP; Bar =3 mm. B: the observation of embryo, endosperm and whole seed ofsmk7at 12, 15, 18, 21, 25, and 30 DAP; DAP: days after pollination; Bar = 3 mm.

图6 授粉后不同天数野生型和突变体籽粒石蜡切片观察Fig. 6 Observation of paraffin sections of wild type andsmk7kernels on different days after pollinationA: 野生型授粉后12 d籽粒; 标尺为 1000 μm。B:smk7授粉后12 d籽粒; 标尺为1000 μm。C: WT授粉后12 d籽粒胚乳基部转移; 标尺为150 μm; D:smk7授粉后12 d籽粒胚乳基部转移层; 标尺为150 μm; BETL: 胚乳基部转移层细胞。A: wild type kernels at 12 DAP; Bar = 1000 μm. B:smk7kernels at 12 DAP; Bar = 1000 μm. C: the basal endosperm transfer layer of WT endosperm at 12 DAP; Bar = 150 μm. D: the basal endosperm transfer layer ofsmk7at 12 DAP; Bar = 150 μm; BETL: basal endosperm transfer layers.

表2 不同群体的遗传分离比检验Table 2 Genetic segregation test of different populations世代Populations总粒数Total kernels正常籽粒数Normal kernels突变籽粒数Mutant kernels实际比例Actual ratio理论比例Theoretical ratio卡方值χ2 M2 6372 4742 1630 2.91:1 3:1 1.1151 M3 9821 7412 2409 3.08:1 3:1 1.1367 F2 (Mo17×smk7) 5123 3870 1253 3.09:1 3:1 0.7730 F2 (Z58×smk7) 2016 1512 504 3:1 3:1 0.1120 χ2 (0.05) = 3.84

图7 多态性SNP标记的数目Fig. 7 Number of SNP markers

文章来源:《玉米科学》 网址: http://www.ymkxzz.cn/qikandaodu/2021/0226/765.html



上一篇:蔗糖浸种缓解玉米幼苗铜胁迫及其生理指标的灰
下一篇:玉米品种硕达选育研究

玉米科学投稿 | 玉米科学编辑部| 玉米科学版面费 | 玉米科学论文发表 | 玉米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玉米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