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未完成的村庄(5)

来源:玉米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想起来,几乎是从我离开村庄的那一天起,我便开始一遍又一遍,向人讲述我的村庄。在外面上学的多年里,那些和我一样来自农村的同学,我们常常在一

想起来,几乎是从我离开村庄的那一天起,我便开始一遍又一遍,向人讲述我的村庄。在外面上学的多年里,那些和我一样来自农村的同学,我们常常在一起讲起各自的村庄,以及各自村庄里的人和事。因为那些相同或相近的村庄,以及村庄里相同或相近的人和事,使得我们在内心里自然而然地亲近和亲密起来。这种亲近和亲密,在许多时候甚至变成了一种相互依靠,以及彼此取暖。而当我们在那些城里同学的面前讲述起他们所不知道的村庄,村庄里种种他们所不知道的故事时,那个人所不知的遥远村庄的名字,则让我在内心里一时自卑,一时骄傲。

多年里,在学校以及各级相关部门发下来的各种表格上,我一次又一次在上面的“家庭住址”一栏里写下我的村庄的名字,向老师、向学校、向需要了解我们信息的部门一遍一遍报告我的村庄、我的故乡、我的来处。对于老师、学校以及相关主管部门,我的那一个村庄的名字,只是成百上千个学生家庭住址中的某一个,而对于我来说,在那个村庄的名字里,包含着我的母亲,我的家人,我的牛羊,我的村路,我的熟悉和亲切的村邻,我的春种秋收的土地。那是我每个学期开学时依依不舍的来处,是我每个学期结束时怀着热烈而急切的心情奔她而去的温暖家园。而所有的这些内涵,它们在更多的时候,总是凝结成一个陌生的毫不起眼的村庄的名字,被填写在某一张表格的某一个窄窄的空格里,只有在少数的时候,这个名字才被我像剥水果糖纸一样小心地剥开,向着某一个愿意倾听的人,细细展开里面的春风桃花,稻香秋月。

在那时候,我还远远没能想到,在多年之后,我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在文字里,一遍又一遍讲述这个养育我成长的村庄,这片塑造了我最初的心灵底色的故土。作为一个从村庄出发的写作者,几乎从一开始,便注定了我的文字,它只能和我一样,从我古老的村庄出发,从我村庄的鸡鸣狗吠、四季轮回里出发。这么多年,我所有写下的文字,它们绝大多数总是在讲述那个不为人知的、只有在最详细的县级地图上才能找到的村庄,我在文字里,一遍一遍讲述我的生活在这村庄里的亲人,讲述在这村庄大地上的生长与生命,收获与轮回,且在讲述中,为她伤悲,为她欣慰,为她担忧,为她幸福。

而变化的时代,早已悄然改变了之前人们离开村庄的单一方式。自从十年前中国大地上的打工潮终于涌进这滇西群山中的边远小山村,村庄的人们开始陆续地外出打工。这些离开村庄外出打工的人们,他们去到了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新疆,内蒙古,他们的足迹,几乎遍及了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城市。他们在城市的饭店里涮洗碗盘,在建筑工地上搬砖砌墙,在生产廉价工艺品或是廉价服装、鞋子的工厂里做工,有的冒险被骗入黑砖窑,有的差点被带入传销。和千千万万从中国大地上的村庄里出发前往城市打工的人们那样,他们在城市里从事着种种卑微的工作,挣着用血汗换来的微薄的工钱。一天辛苦劳动结束,回到简陋的工棚和出租屋里,他们会一起回忆或是相互讲述起自己的村庄,讲述自己在村庄里的亲人、儿女。在他们手机的通讯录里,存着和村庄紧密相连的一个个电话号码,下了工,他们有时会拨出其中的某一个号码,在电话里面,用村庄的人们每天都在讲说的母语,和电话那端的人说着某件与村庄有关的人和事。在他们当中,绝大多数的人从没想过要留在城市,因为不可能。他们在这城市里一天一天地辛苦挣命,为的是一年完了能多拿到一点工钱,然后回到那座属于自己的村庄,他们要用一年一年的努力,在那里盖起更好一点的房子,为家人带来更好一些的生活,最终,能够在那片土地上安度日月。

从县级城市,州级城市,省会城市,到各个大都市,在中国大地上各个大大小小的城市里,没有一个城市里没有来自农村的务工者。这无数从农村来的务工者,以及他们所来自的广大农村,依然是当今中国社会的广阔背景。他们在城市里的艰难打拼和生存,构成了另一版本的农村包围城市。然而,不管他们在一座城市里待了十年、二十年,他们都从未能真正地融入城市,故而,也从未能真正地放下村庄。他们依然在一座一座熟悉或陌生的城市里,一遍一遍地对着自己或是他人讲述着那座所来自的村庄,那片他们终其一生从未能离弃的大地。

在那片大地的上面,庄稼一年一年地生长,房屋一间一间地建盖,孩子一茬一茬地出生,桃花一年一年地开放。秋天的云朵走过村庄后面的山岗,看见这大地上岁月的疼痛,以及安宁。

文章来源:《玉米科学》 网址: http://www.ymkxzz.cn/qikandaodu/2021/0222/744.html



上一篇:种星星的人
下一篇:年长春市辖区内种植水稻和玉米放射性核素监测

玉米科学投稿 | 玉米科学编辑部| 玉米科学版面费 | 玉米科学论文发表 | 玉米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玉米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