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致敬劳动者丨“玉米站长”钱春荣:农民的贴心

来源:玉米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5-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东北网5月1日讯 (记者 陈显春)钱春荣是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哈尔滨综合试验站的站长,现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的副所长,黑龙江省作物栽培学科省级领军人才梯队

东北网5月1日讯 (记者 陈显春)钱春荣是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哈尔滨综合试验站的站长,现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的副所长,黑龙江省作物栽培学科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一个爱玉米、爱农民、爱黑土地的研究员。农民朋友把钱春荣亲切地称为“玉米站长”。

钱春荣从小生长在农村,深知农民对致富的渴望,深知科技对农民致富的重要,十余年来,她扎根于农业,致力于玉米高产高效耕作栽培技术与秸秆还田利用技术研究与推广,目标就是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保护好黑土地,让龙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钱春荣在田间调查玉米花期。

科技助农 藏粮于技

钱春荣于2006年来到黑龙江省农科院耕作栽培所工作,先后参加和主持了科技部973计划项目课题、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课题,针对黑龙江省玉米耕层浅、密度低、化肥效率低等瓶颈问题,开展了玉米密植增产、水热资源高效利用、化肥减量增效等栽培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开展了工作量巨大、意义深远的田间试验,创造了田间试验小区多达1440个的试验记录,被栽培界同行称为“神话”。

为了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农民的生产田就是钱春荣的试验田。一分汗水一分收获,钱春荣带领团队率先开展的玉米全程机械化耕作技术、玉米密植高产水热高效利用技术先后获得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成果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应用,累计为农民增收60亿元。

黑龙江省巴彦县一家主营速食大碴粥的企业,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遇到不同批次加工出来的大碴粥口感味道不一样的难题。企业老板向钱春荣诉说了他们的苦恼,钱春荣详细了解了企业的原料来源,细致地为企业分析了不同玉米品种的营养特性、蒸煮食味特点。钱春荣为该企业量身定制了2款大碴粥专用玉米品种,针对专用玉米品种配套了标准化栽培技术,解决了困扰企业多年的难题。

钱春荣通过专用品种、标准化栽培技术,助力企业打造了巴彦“小园玉米”品牌。2021年,“小园玉米”被遴选为全国“一乡一品”优质产品,是黑龙江省唯一入选产品。每亩小园玉米通过企业加工,可以创造4万元产值。2021年带动巴彦县13个乡镇1152户贫困户种植小园玉米1850亩,累计增收640万元。

钱春荣在田间为农民现场培训秸秆还田技术。

巧用秸秆 藏粮于地

2016年钱春荣参加项目答辩,会上,一位评委向她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帮农民生产了那么多的玉米,同时也生产了那么多的秸秆,这秸秆怎么处理啊?就是这样一个与答辩项目毫不相关的问题,却深深地触动了她,她从此关心上了玉米秸秆。她深入田间地头,与种植户沟通,与养殖户交流,深入大型农场,向省内外专家同行请教,经过无数次的生产调研,田间试验,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终于拿出了玉米“一翻两免”秸秆全量还田轮耕技术模式,该技术入选黑龙江省农业主推技术,成为黑土地保护“龙江模式”关键技术,为黑土地保护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为了帮助贫困乡村解决秸秆问题,钱春荣与林甸县宏丰村、呼兰区双合村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联手,指导村民秸秆还田,为村民引进直燃式生物质锅炉,为村合作社引进秸秆膨化技术,鼓励村民搞养殖,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奔小康,仅秸秆膨化饲料这1项,就使合作社年获利润20余万元,不仅解决了村里玉米秸秆禁烧问题,而且帮助农民实现脱贫致富。

钱春荣网络直播玉米栽培技术。

“科研网红达人” 助力春耕备耕

2020年,钱春荣为确保战疫情、备春耕两不误,决定采取“线上”零距离服务的方式,助力春耕备耕。钱春荣从来没用过直播平台,但为了能够帮助农民朋友随时解决实际问题,她开通了网络直播间,就农民关心的春耕整地、秸秆还田、免耕播种、品种选择、高效施肥等问题,现场为农民讲解分析、答疑解惑。

为了让农民朋友可以随时在线反复学习技术内容,钱春荣直播后精心制作通俗易通的视频课件,发布到快手上,供农民学习,她也因此成为农民贴心的网红。钱春荣因此有了“科研网红达人”的美名。如今,“玉米站长”已成为农民信赖的朋友。

钱春荣说:作为科研人员,她努力将自己锻炼成农民喜欢的直播达人,用这样的方式走在服务三农的最前线,为农民增收致富助力。

文章来源:《玉米科学》 网址: http://www.ymkxzz.cn/zonghexinwen/2022/0505/1884.html



上一篇:三代科学家接力18年找到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基因
下一篇:三代人接力锁定玉米增产基因

玉米科学投稿 | 玉米科学编辑部| 玉米科学版面费 | 玉米科学论文发表 | 玉米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玉米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